【放放/放映】重回《盛夏光年》與《十七歲的天空》的美好  來看看張孝全、張睿家這些同志片爆紅拿獎的男神們

By 吳小帽- 2020-09-01|Photo Credit: 官方臉書、劇照

曾經讓楊祐寧、張睿家拿下金馬獎「最佳新人獎」的《十七歲的天空》和《盛夏光年》,在今年夏末和秋天,不約而同推出4K修復版。如果你去年曾被《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感動,那你是否還記得2006年的《盛夏光年》?如果你沒來得及遇見當時的《盛夏光年》,8月27日起,就不要再錯過這次和張孝全、張睿家重逢的機會。

好像每一個男同志在成長過程中,心底都有過一個男孩的名字。這個男孩或許知道自己被喜歡著,但心儀的卻是女孩;又或者他也喜歡那個男孩,只是沒有勇氣說出口。

《盛夏光年》說的是2個男孩跟1個女孩的故事。品學兼優的康正行(張睿家)被國小老師指派要當過動兒同學余守恆(張孝全)的好朋友,於是他們一起長大,彼此以「最好的朋友」關係上了同一所高中,直到康正行在校刊社認識了杜慧嘉(楊淇)。

「彗星很美但也很無辜  她的到來從沒好事 在她畫過天際之後 恆星與行星之間 從此失衡了。」

電影裡有大學聯考、大地震的情節,因此故事背景應是2000年前後。那時高鐵還沒通車,iphone尚未流行,沒有交友軟體;高中生的曖昧,是你在補習班等我下課,騎車載我回家,我把手放進你的外套口袋,戴著安全帽的頭靠在你肩上;兩個人一起在家裡溫書,你翻個兩頁就想睡想聊天,一直吵著:不要唸了啦,好盧。

翹課到台北城探險,搭的是台鐵普通車;跟家人報平安,只能排隊打公共電話或是手裡握著的PHS。溽暑的汗味中,有慾望在流動,渴望又壓抑,一句「我喜歡你」總是哽在喉頭,好難。就是這樣的美好,在重溫《盛夏光年》年甜甜的,但也酸酸的,這不是現在

透過app就能傳訊息問「多高多重?約嗎?」的世代能體會的。電影上映那年,張睿家21歲,出道3年的他眼神依然清澈;22歲的張孝全已經是行走的費洛蒙,隱隱散發林青霞口中鑽石般的光芒。

阿信創作的同名主題曲〈盛夏光年〉,副歌不斷搖滾重複地唱著「我不轉彎」,令人好奇這是主人翁康正行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的勇敢呼號?還是余守恆終究不會轉「彎」的回應?

緊接在《盛夏光年》之後,《17歲的約定》也要在台北電影節修復上映了。台灣同志電影成就了許多男明星的輝煌,讓鮮肉成名、演技派被鍍金肯定,一起來回味那些年,同志片的鮮肉們:

2004年《17歲的約定》:楊祐寧、Duncan

單純如白紙的楊祐寧來到台北見網友,遇到的真面天子Duncan卻是同志圈中的大魔王。楊祐寧以此片獲得金馬獎最佳新人,兩人也在相隔17年後於《複身犯》再合作

2012年《女朋友。男朋友》:張孝全、鳳小岳

1980年代尚未解嚴的台灣,男孩與女孩在衝撞體制的過程中產生感情的變化與背叛,張孝全以此片榮膺台北電影節影帝,女主角桂綸鎂躍上金馬后座。

2015年《醉・生夢死》:李鴻其、鄭人碩

故事主角設定在社會底層,影片氛圍沈重抑鬱,有別於時下流行的同志片,在當年橫掃台北電影節6大獎,李鴻其、鄭人碩分獲男主角與男配角,李鴻其並追加了一座金馬新人獎。

2018年《誰先愛上他的》:邱澤

接演此片時,邱澤已37歲,雖已不是鮮肉,但他將劇場導演失去愛人後的頹靡,演得深刻動人,角色突破過往「同志」的刻板印象,獲得台北電影獎影帝,是他第一個演技獎項。

2020年《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陳昊森、曾敬驊

故事發生在1987年台灣即將解嚴前,阿漢對高中同學Birdy的愛戀,在30年後的重逢得到解答,陳昊森以此片入圍金馬新人;曾敬驊更比他早一年以《返校》入圍同一獎項,雖雙雙落榜,卻都以此片成為耀眼新星。

2020年《親愛的房客》:莫子儀、姚淳耀

悲傷、低迴,讓在劇場深耕多年的莫子儀,演技實力終於被獎項肯定,拿下台北電影獎、金馬獎雙料影帝。姚淳耀也在同一年以《鏡子森林》獲得金鐘影帝。

臉書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