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放/放電】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臺灣社交距離 App》能者即時掌握與確診者接觸情形降低疫情傳播,運作模式和Q&A懶人包全在這

By Sabrina- 2021-05-13|Photo Credit: 衛福部 疾病管制署

5月12日國內新增16起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台灣疫情升溫防疫警戒已到第二級,如果無法落實的場所,應暫停營業,必要時也要關閉休閒娛樂場所等公共場域!想要知道自己有沒有與確診案例有重疊的足跡,就可以下載這款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研發的App《臺灣社交距離》!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臺灣社交距離》App是利用藍牙訊號強弱計算使用者之間的距離,若與確診者之距離在2公尺以內、接觸超過2分鐘,APP就會發送通知,另外,關閉該App仍可以執行,但若未啟動「接觸通知功能」則無法執行。此款 App 以保護隱私 且尊重使用者意願為最高原則,無須註冊,也不會上傳任何個人 資料,其建置目的是為了讓使用者即時掌握與確診者接觸情形, 降低疫情傳播。

《臺灣社交距離》App對隱私的保障優於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 下載無須註冊及登錄資料,不會擷取使用者資訊,也無個人資 料上傳。利用藍牙訊號強弱計算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並無追蹤 使用者所在的位置資訊,亦非足跡追蹤。相關接觸資料僅儲存於個人手持裝置端 14 天,政府和開發端均無資料庫儲存個資,用戶可隨時刪除 App,具備嚴密維護隱 私機制。

《臺灣社交距離》App可以利用科技協助記錄最近 14 天內的接觸 史,民眾於外出活動時可能會接觸不特定風險人群,而這些接 觸到的風險人群,如果有人後來確診 COVID-19,本 App 可輔 助於第一時間通知曾與確診者有接觸之人員,發掘可能的風險個案。

當《臺灣社交距離》App使用者接獲通知為確診者,並同意上傳智慧裝置內的隨機 ID 後,將由衛生單位給予一組驗證碼,提供使用者上傳記錄,因此使用者在未經衛生單位提供驗證碼時,無法自行宣布確診,以避免發出不必要的警示訊息。

 

使用者若收到接觸通知警示訊息,請主動連繫當地衛生單位或向 1922 防疫專線回報,後續將由公共衛生人員協助處理,並請使用者注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若出現疑似症狀時也請主動回報,戴上口罩依指示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等。

因應社區傳播風險升高,指揮中心宣布即日起至6月8日共4週,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實施相關限制措施,嚴守社區防線!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妞妞們須依規定全程佩戴口罩,未遵守規定且勸導不聽者將嚴格開罰。所有集會活動及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需落實確保民眾維持社交距離或全程佩戴口罩、使用隔板,並落實實聯制、體溫量測、消毒、人流管制、總量制、動線規劃等措施,原則上停辦室外500人以上,室內100人以上之集會活動。

《臺灣社交距離》Android 下載點

《臺灣社交距離》Apple 下載點

臉書留言回應